截至1996年底,全國共查明鐵礦產(chǎn)地1834處。累計探明鐵礦石儲量(A+B+C+D級)504.78億t,按全國鐵礦石平均含鐵品位33%計算,鐵金屬量為166.58億t??鄢龤v年開采與損失,尚保有鐵礦石儲量(A+B+C+D級)463.47億t,鐵金屬152.95億t,其中A+B+C級鐵礦石儲量222.09億t,鐵金屬為73.29億t,D級鐵礦石儲量241.38億t,鐵金屬為79.66億t。
根據(jù)80年代中期地質科研部門對我國鐵礦資源的預測,將全國大陸劃分為17個預測區(qū),共有有望航磁異常區(qū)1084處,預測資源潛力606億t。其中11個預測區(qū)分布在東經(jīng)105°線以東地區(qū),有望航磁異常區(qū)754處,預測資源潛力為317億t,東部地區(qū)找礦程度較高,預測資源多以隱伏礦或盲礦體分布在已知礦帶的深部和周邊部。東經(jīng)105°線以西地區(qū),包括6個預測區(qū),有望航磁異常330處,預測資源潛力為289億t,西部地區(qū)找礦和研究工作程度較低或很低,尚有發(fā)現(xiàn)新礦區(qū)的前景。
據(jù)美國地質調查所和礦業(yè)局1996年1月的統(tǒng)計,世界鐵礦石資源量超過8000億t,折合金屬量超過2300億t。1995年世界鐵礦石儲量1 500億t、儲量基礎2300億t,折合鐵金屬量分別為650億t、1000億t。若以我國A+B+C級儲量與世界各國儲量基礎比較,我國鐵金屬儲量73.29億t,應在俄羅斯、澳大利亞、加拿大、巴西之后居世界第5位。
重選法對鐵礦來說,主要用于選別弱磁性鐵礦石,其應用有兩種:一種是礦床地質品位較高(50%左右),但礦體較薄或夾層較多,采礦時廢石混入,使礦石貧化,對于這種礦石可采用只破碎不磨礦,在粗度較粗的情況下,通過重選丟棄粗粒尾礦,從而恢復地質品位。獲得粗粒的中等品位精礦,或進一步加工處理,或直接送高爐冶煉,這種稱為粗粒重選。另一種是對嵌布粒度較細的紅礦或混合礦(即含弱磁性的紅礦和強磁性的磁鐵礦),經(jīng)破碎,磨礦使鐵礦物單體分離后,通過重選或磁重聯(lián)選,得到細粒高品位精礦,這種稱為細粒重選。
某鐵礦屬中高溫熱液礦床。礦石中主要金屬礦物為赤鐵礦、假象赤鐵礦、磁鐵礦、鏡鐵礦、褐鐵礦等;主要脈石礦物為石英、方解石、磷灰石、鐵質粘土等,鐵礦物在礦床中呈細粒集合體構成致密塊狀,疏松塊狀,部分呈浸染狀和蜂窩狀嵌布于脈石中,浸染粒度一般在0.3mm,礦體地質品位42%,開采貧化后品位為36%~37%,采用如圖1的重選工藝流程選別,當原礦品位36.5%時,可獲得精礦品位47%,尾礦品位18.8%,回收率80.8%,精礦成本22.81元/t。